加爾默羅聖母
「加爾默羅山」是以色列北部的聖山。厄里亞先知曾在加爾默羅山,保衛以色列子民對生活的天主的信仰(列上18:20-46)。厄里叟先知也曾在該山的山洞中住了一段時期(列下2:25)。聖經曾頌揚該山的美麗,是天主降福的表現(依35:27;耶46:18;歌7:6);它的枯乾,卻是天主懲罰的象徵(依33:9;亞1:2;鴻1:4)。
十二世紀時,有一批隱修士到該山隱修。日後組成「加爾默羅修會」(又稱聖衣會)。他們在聖母的保護下,度默禱生活。聖斯達克任院長的時候,於1251年,蒙聖母顯現,頒授聖衣。凡佩穿這會衣而孝愛聖母的人,能得善終的洪恩。在黑死病肆虐歐洲時(14世紀),人們以信德投奔到聖母聖衣的保護,求上主垂憐。
1562年聖女耶穌德蘭(又稱大德蘭,1515-1582)革新當時的「加爾默羅修會」會規,回復當初嚴格的隱修精神,穿上聖衣(Scapula),以赤足的方式,效法聖母瑪利亞在納匝肋的平實生活。聖女小德蘭(1873-1897)也是「加爾默羅赤足隱修會」的修女;她常說:「我的聖召就是愛。」後來她被封為傳教主保及教會聖師。
1936年,「加爾默羅赤足隱修會」便於香港赤柱建院,成為香港第一所隱修院。她們當中一位修女這樣分享:「靜默使人頭腦清晰,容易檢討自己的錯誤和缺失。靜默教我們乞盼天主仁慈的寬恕。唯有在靜默中,人才會看清自己的本貌,察覺自己的過失和別人的需要,並透過聖寵的力量,實踐愛德,幫助別人,同時為眾人祈禱。」
聖母聖衣堂簡介
天主教會1842年來到灣仔,1845年建堂奉聖方濟各為名,並建立孤兒院、醫院、收容所及學校。1922年灣仔聖堂拆卸。1930年代,教友籌募經費,重建聖堂,並獻煉靈彌撒。1950年建成煉靈堂及基立學校,於1957年改名為聖母聖衣堂,請聖母為生者亡者祈禱。
1997年拆卸1950年的舊聖堂,2001年新聖堂重建落成。新聖堂的設計,反映了天主教在灣仔的足跡,跟從聖母聖衣的意義,以展望未來使命:
- 新聖堂在沒有窗戶的環境下開了天窗,猶如聖經中耶穌治好癱子時,群眾不得其門而入,遂把屋頂拆開(谷2:1-12),寓意教會是人靈的醫院。
- 祭台後彩石鑲嵌畫以加納婚宴(若1:1-11)為主題:邀請眾人效法聖母,知悉人的缺乏,並引導人到救主前,聽從主的吩咐,以獲得豐盛的新生。
今日聖母聖衣堂承先啟後,仍須以信仰生活和愛德行動,作今日市民心靈的接待所、醫院、療養院、學校……最重要的,聖母聖衣堂是「天主的家、教友的家」,及「上天之門」,讓我們得到天主仁愛、寬恕、公義的滋養,邁向天上永恆的家。
集禱經
上主,求你因童貞聖母瑪利亞的轉求,助佑我們,堅強我們,使我們能抵達天上的聖山、你聖子耶穌基督的身旁。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Our Lady of Mount Carmel
This feast commemorates the appari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to St. Simon Stock, the superior general of the Carmelite Order, in 1251. She promised a special blessing for those who wear her scapular. The Church heartily recommends this devotion, and countless Christians have received Our Lady’s protection.
Collect
May the venerable intercession of the glorious Virgin Mary
come to our aid, we pray, O Lord,
so that, fortified by her protection,
we may reach the mountain which is Christ.
Who lives and reigns with you in the unity of the Holy Spirit,
one God, for ever and ever. Amen.
資料來源 References
中文內容:《平日彌撒經文》,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
公教報4091期(https://kkp.org.hk/node/detail/48207/)
English text: Daily Roman Missal, 2011